在近2年多的时间里,国内糖价已经从最高时期的5400元/吨,跌至目前的3100元/吨,甚至更低。
糖价下跌与食糖供大于求有着直接关系。国内甘蔗大幅增产,本榨季全国产糖高达1480万吨,预计供给过剩将达到130—180万吨。目前的糖价已基本跌破大部分制糖企业的生产成本价,
广东甘化和国内最大的糖业上市企业南宁糖业的年报均显示,两企业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基础上,营业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。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,白砂糖市场价格持续走低,且甘蔗收购价格偏高。
虽然受今年1季度糖价走高影响,广东甘化在第1季度实现了174.5万元的利润,但同比仍下降34.15%。相对于糖业的亏损,两家企业在造纸业务上却都有较快增长:南宁糖业为8.67%,广东甘化为0.56%。而作为我国最大制糖综合生产企业之一的贵糖股份,糖价下跌同样使其受到影响。糖价的低迷影响了企业的业绩增长,目前制糖业务只占到企业销售额的30%,企业的主业已转向造纸,这使该企业受此次糖价下跌的影响没有那么大。
制糖企业利用蔗渣造纸已不是资讯,但令人关注的是,目前不少制糖企业的造纸业务已成为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。随着近年来糖价的巨大波动,为摊薄制糖成本,平抑因糖价下跌带来的损失,造纸业务在一些制糖企业的比重正在不断加码。
2007年,南宁糖业造纸业务的销售收入达9.8亿元,占总销售收入比例超过30%;广东甘化造纸业务的销售额为2.6亿元,超过了制糖业务的销售收入;而贵糖股份造纸业务销售更占到其销售总收入的60%以上。
对于造纸业务能否给制糖企业带来转机,业内评价不一。
虽然造纸业务的盈利可以平抑南宁糖业、广东甘化的部分损失,但两家企业中,制糖业务所占比重还相当高。由于今年要面对糖产量供大于求的局面,制糖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。糖价的走势仍然对制糖企业的业绩起决定性作用,但制糖企业制糖主业利润下降,造纸业务利润上升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。
早些时候,国储局发布60万吨国储糖收储计划,意在平抑糖价,但即便如此,国内仍有百万吨食糖过剩,糖价低迷状况仍未能扭转颓势。